欢迎登录《中国高尔夫管理》杂志官方网站!
环保专区

以线虫防治象鼻虫


 
    象鼻虫是草坪草食根害虫之一,对Tee台、球道和果岭均产生极大危害。成虫在草鞘部位产卵,幼虫早期藏于植物内部生长,可躲避大部分化学杀虫剂,较大的幼虫则钻出草外,严重杀伤草冠。
    传统的防治策略是针对越冬成虫,趁它们在春天出现在地面时杀灭之。由于象鼻虫的危害大,许多草坪总监除了在春天多次施药,夏天也会针对成虫额外施药。在许多地方,过度依赖化学杀虫剂,让象鼻虫发展出了抗药性,传统的防治手段已很难持续,必须找到新办法。
    近几年,不断有报告表示发现昆虫病原线虫感染象鼻虫幼虫和蛹的现象。目前被发现感染象鼻虫最多的是两种线虫——Steinernema carpocapsae和Heterorhabditis bacteriophora。它们能在未施杀虫剂的球道草坪上长期感染早熟禾象鼻虫,并且可减少象鼻虫数量达到50%。以下就是一些关于线虫对不同生长阶段象鼻虫感染效果的实验报告。

实验
    采用了5个商业化线虫品种以及2个本地自然品种(提取自球道所发现之象鼻虫幼虫和蛹)。所有线虫在试验前养殖于大蜡螟幼虫体内。

对象鼻虫成虫的毒性
    对象鼻虫成虫的实验在24个多孔板中进行,每孔放入3克湿润泥土,含有50条或250条线虫,置入一个象鼻虫成虫,连同早熟禾草叶作为食料。测试板封盖后放入塑料盒,然后进入恒温箱,温度设为摄氏20度,湿度85%-95%,每两天检查一次死亡率,一次实验共进行14天。
    实验表明,即使在此优化的实验室环境中,线虫对象鼻虫成虫的感染力并不高(11%-65%致死率)。因此,商业化的线虫在真实球场环境下并不能有效杀灭象鼻虫成虫。

对象鼻虫幼虫和蛹的毒性
    由于实验室环境下养殖象鼻虫幼虫目前不可行,遂从草坪取回土芯,在其中的象鼻虫四龄、五龄幼虫身上进行感染实验。土芯是从大量遍布象鼻虫幼虫的球道区域用Turf-Tec取样器取得,体积为5.4厘米×5厘米。土芯置于120毫升的底部带穿孔塑料杯中。每个土芯施放563条线虫(相当于每公顷25亿条用量)或187条线虫(相当于每公顷8.25亿条),放入恒温箱,温度摄氏20度,湿度85%-95%。14天后,以人工检出晚期象鼻虫幼虫,并以浸没饱和盐水的方法刺激早期幼虫脱离植物。实验发现,象鼻虫幼虫对线虫高度易感,而且四龄虫比五龄虫更易受感染。尽管实验材料中象鼻虫密度甚高(相当于每平方米860个),四种商业化线虫对象鼻虫四龄虫的杀灭率分别达到89%、81%、72%和69%,自然线虫的杀灭率与商业品种相差无几。
    该实验表明,应针对象鼻虫早期四龄虫施放线虫,可获得最大杀伤效果,从而最大限度减少草坪损害。

实地试用
    实地试用在随机指定的草坪地块上进行,每期试用重复6次施放线虫。每个试用地块大小为3平方米,每畦之间相隔30厘米,与球道长草区边缘相距2个地块宽度平行设置。实验室养殖的本地线虫和商业化的配方线虫产品融入水中浇灌(灌溉量: 3.1毫米)。每周取样检测象鼻虫幼虫密度以决定施放次数。
    最后一次施放线虫后14天,对比施药地块和非施药地块内象鼻虫密度。每畦取出8个土芯,放入聚乙烯袋并以冰箱送至实验室,以上文所述方法取出象鼻虫幼虫。

线虫品种与浓度影响
    实验分三期进行,第二第三期特别针对象鼻虫早期四龄虫(幼虫进入泥土时期)施药。
    第一期实验中,当向含低密度象鼻虫幼虫的土壤(20条/平方)以10亿条/英亩剂量施放线虫,可收到高杀灭效果(63%-94%),Steinernema feltiae线虫产生了最大效果(94%),但与其他品种的防治效果并无决定性的差别。第二期实验产生了较大差异度的结果(0%-71%),原因可能在于极高的象鼻虫密度(在非施药地块中每平方米检出约650条象鼻虫幼虫),S.carpocapsae获得最稳定的杀灭效果(64%-69%)。第三期实验中,象鼻虫密度中等,S.carpocapsae依然获得最高且最稳定的防治效果(60%-83%),S.feltiae紧随其后,差距不大。没有发现施放剂量大小对杀灭效果有显著影响。

施放时机影响
    第三期实验中,用三种商业化线虫品种进行施放时机影响程度的试验,分别针对三龄虫、四龄虫和五龄虫。比较了早期三龄虫施药和向早期四龄虫施药的效果,土壤内幼虫密度为较高(517条/平方米)。结果显示,早期施药效果不佳,三种线虫效果分别为0%、8%和35%;对四龄虫施药,H.bacteriophora效果是0%,S. feltiae是43%,S. carpocapsae却高达92%。
    其后在分别进行向早期四龄虫与早期五龄虫的施药对比试验中发现,杀灭效果根据线虫品种和施放时间而差异较大。最稳定及高效的品种是S.feltiae(四龄虫42%-71%,五龄虫33%-47%)。可是,由于数据差异度相当高,只有一次施药产生了显著的防治效果(S. carpocapsae录得72%杀死率)。综合考虑施放地点和时间,试验表明,施放线虫的时间对防治效果没有产生决定性影响。S.feltiae早用比晚用更有效(50%比42%),对于S.carpocapsae,则观察到相反结果(18%比39%)。数据均值是基于三种线虫品种和两种施放时间,而在Grassmere
    由于极高的象鼻虫密度(3445条/平方米),施放量相对较低。(虽然其他试验地点的象鼻虫密度也高达885-990条/平方米)

结论
    实验室测定和实地试用都表明,象鼻虫幼虫对多种商业化线虫产品高度易感,用线虫防治象鼻虫是可行的。然而,线虫防治象鼻虫成虫则效果不彰,不能取代化学杀虫剂。
    从球场取回的土芯实验证明,在标准施用量下(10亿条/英亩),S. carpocapsae与S.feltiae两种线虫产品可以提供与化学杀虫剂不相上下的防治效果(大于80%)。这两种线虫产品在多达7次实地试用中也获得了相似的平均成绩。虽然这些线虫产品曾取得很好的防治效果,但在不同的实地试用中防治效果差异大(S.feltiae:24%-94%,S. carpocapsae:7%-92%),显示目前它们在实际球场应用中仍不可靠。
    在实验室观察到,线虫对象鼻虫四龄虫的杀伤力显著高于对五龄虫杀伤力,这也许表明,在实际应用中,必须精确掌握施药时机,才可以达到预期效果。可是,在实地试用中,这方面的证据并不明显,S.feltiae表现出了很大的适应性,在多次试用中分别对四龄虫高峰期和高峰期后施放,获得的效果类似。
实地试用发现,在象鼻虫密度增高时,线虫对其防治效果就下降。这或许可推论出,线虫和象鼻虫的数量比例可能影响防治水平。实际应用中,需要掌握两方面的信息,比如象鼻虫的空间分布、线虫产品的浓度,才能制定出恰当的施药策略,达到更好的防治效果。在实地试用中,对于更多施放策略,例如分段施药(如隔周)或多种线虫产品混合使用,尚无足够数据供决策。



发布时间:2011-07-08  点击:1473  <<< 回上页

返回首页 | 关于我们 | 广告合作 | 投稿须知 | 杂志订阅 | 人才招聘 | 联络我们 |

版权所有© China Golf Management  广州地址:广州市荔湾路97号动感小西关6号楼3A层B2区
电话: (020) 81300813  传真: (020) 81300191 电邮:CGM@chinagolf.net.cn   CGManagerment@163.com
香港:电话:(852) 25100912 传真:(852) 25121684  电邮:info@chinagolf.com.hk  联系人:黎美玲小姐
网站访问统计:人/次 网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