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中国高尔夫管理》杂志官方网站!
产业发展

推进练习场教学进程



随着国人对高尔夫运动不断的了解和参与,它的神秘面纱开始慢慢退去;即使刚刚入门的球手或对运动拥有浓厚兴趣的人们都可以容易地通过媒体对高尔夫赛事的频繁转播来品味这一运动的魅力所在。从一开始的望而却步到今天的跃跃欲试,高尔夫在中国正逐步走向平民,走进大众。
 
高尔夫产业链
高尔夫运动在国外已经经历了几百年的不断发展与推广,在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它不再被人们视为是一种单纯的体育运动,围绕着该运动已经形成了一个相当成熟的、可持续性发展的产业体系,并且它的产业化结构也已非常明晰与完善。
高尔夫产业体系主要包括:
·高尔夫球场设施的投资与建造
·高尔夫用品
·高尔夫球场设施的管理与运营
·高尔夫媒体、赛事与慈善
在以上主要高尔夫产业体系环节中,又涵盖并细化出更多的行业领域,例如:球场的基础建造、喷灌系统、球场维护、会所设施维护、高尔夫设备及高尔夫球车生产、新球场的建造、高尔夫用品生产行业等等;而高尔夫产业体系中的附属行业又包括:
·高尔夫服务业/旅游业
·不动产行业

打球人口是发展动力
一个看似单纯的体育运动却与如此之多的相关行业有着密切的关联,并形成了如此之大的一个产业体系,它的持续性发展又是什么在支撑呢?
在高尔夫产业体系中的各个领域其实都是围绕着高尔夫运动的发展需求而派生出的分支行业。他们彼此之间的关系是相依相存、相互依赖,并且是相互影响的。整个高尔夫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并不是取决于高尔夫球场的建造数量,也不是基于球场设施建造的档次,而是基于高尔夫市场中所拥有的高尔夫人口数量来决定的。换而言之,高尔夫产业体系中的众多行业都是应个体高尔夫运动爱好者的运动需求而生,以不断满足个体高尔夫运动爱好者的运动要求而存在。
高尔夫产业就是在这样一个不断以满足高尔夫个体需求、要求为导向的轨迹上,不断地运转,形成了今天如此庞大的高尔夫产业体系。归根结底,之所以促使这一产业的形成,其理由只有一个:满足高尔夫球员的打球需求。但如果没有个体需求,即:参与高尔夫运动的“人”,以上各个行业都将不复存在,甚至其产业体系也将随之坍塌。
以美国为例:众所周知,美国是世界高尔夫设备生产大国和出口大国。 根据2009年NGF公布的美国高尔夫产业相关信息显示: 美国拥有1,900个高尔夫练习场,15,979个高尔夫球场,其中11,581个高尔夫球场向公众开放。美国目前拥有高尔夫人口数量约为28,600,000; 那么,如此庞大的美国高尔夫人口又给美国高尔夫产业带来怎样的经济收入呢?我们再来看一下2005年美国高尔夫消费者的消费统计数据。
正是由于这样一个庞大的高尔夫人口对该项运动的积极参与,才使得美国高尔夫消费市场如此的活跃;才使得美国拥有如此之多的高尔夫设施存在;也正是基于这个高尔夫人口基数,让我们看到了美国高尔夫产业经营的发展规模和市场潜力。而这一切都是来自美国高尔夫人口的贡献。单单一项2005年美国高尔夫运动参与者的消费数据,就证明了美国高尔夫产业之所以能够健康、蓬勃、持续发展应归功于其高尔夫运动大众化、平民化发展战略决策。
与之相比较,中国高尔夫运动的发展速度虽然很快,却无法之相比。并且该运动的普及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高尔夫仍处在 “曲高和寡”的境地。这一现状不尽限制了中国高尔夫人口的数量增长,同时也严重限制了中国高尔夫产业体系的发展进程和发展规模。在严格意义上讲,中国高尔夫产业现状只能算是在个别“行业”概念的基础上发展,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体系,有些行业还没有形成规模,有些行业甚至还是空白,仍然需要依赖进口来满足国内高尔夫市场的需求。
再来与邻国日本相比,70年代至90年代,日本经济飞速发展,高尔夫曾风靡一时,人们在不同规模的练习场设施中疯狂的体验这一运动。在这个阶段日本也培养和发展了相当规模的高尔夫人口和高尔夫球场和设施,而我们与之的差距也仍然很大。要想加速中国高尔夫产业化的进程,仅依靠目前中国现有的球场和现有的高尔夫人口是远远不足以支撑整个的产业的形成与发展的。

增加打球人口的前提
既然我们已经明确高尔夫产业是需要依靠相对应的高尔夫人口来支撑的,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迅速增加我国的高尔夫人口数量,这事一个大前提。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要想促使这一产业形成一定的规模体系,必须基于有多少运动参与者的基础上,只有满足了这一前提,商家才有可能考虑投资该产业,才可能根据不同的市场需求建造、生产与之相配套的高尔夫设施及高尔夫用品,从而积极带动更多的国民参与到其中。 虽然美国、日本的高尔夫人口、球场及练习场数量远远高于中国,但近年来也存在面临高尔夫人口老龄化、设施老化以及高尔夫人口负增长的现象。但他们有着积极的应对措施和整体产业发展战略规划以促进、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到高尔夫运动中来,以确保高尔夫产业可持续、稳定的发展。
目前中国的高尔夫人口据不完全统计不过20多万,而这一消费群体又多属于高消费人群,同时包括外籍人士。高尔夫球场300家左右,200多个高尔夫设施,如果与日本相比,中国现有球场数量和练习场数量约占其10%左右。而中国高尔夫球场大多都销售会员证,无形之中抬高了门槛。另,公众高尔夫练习场的数量有是少之又少,这样的现状的确严重限制了中国高尔夫人口的发展,又何谈带动整个中国高尔夫的产业发展呢? 如何让广大民众能够轻松的参与进来呢?大力发展公众高尔夫练习场设施应该是一个可行、有效的手段和途径。理由如下:
·占地面积不大且可选择距城区较近地区
·投资建设成本低
·草坪养护费用低
·高尔夫训练及教学器材投资成本低
·消费者参与成本低廉
·投资回报周期较短
·设施经营不仅限于球员的击球消费,高尔夫用品消费、高尔夫课程销售都是设施经营的利润点。
当然,拥有众多的练习场数量也并不意味着就一定可以解决中国高尔夫人口的增长问题,其高尔夫教学设备的完善程度以及师资的专业度也是决定着高尔夫人口增长的因素之一。美国注册的高尔夫职业教练、职业经理人就超过40,000人。这样一支强大的专业的团队也是高尔夫产业健康发展的护航者,也是美国高尔夫球员整体的打球水平相对较高的原因所在。

根据图表的数据信息我们可以观察到,美国球员打球成绩的整体水平较高;参与态度是非常严肃的;球员对自身参与该运动所获得的运动结果期望较高;在球技提高方面也有较高期待。因此,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结论:
·高尔夫教练的综合教学能力较强,专业度较高;
·球员在较年轻时便参与高尔夫运、接受并体验纯正的、本原的运动感受;
·热爱高尔夫运动,有着正确的参与态度,在练习场接受教学课程的频率较高;
·对行业的专业度(高尔夫教学)有着较高的要求;
·在体验该运动的过程中获得乐趣,从而提高了参与激情以及参与频率。
与之相比,中国球员又有着怎样的状况呢?
·通过专业机构资质认证的教练屈指可数
·绝大多数球员在35岁以后才初次接触高尔夫运动;
·视高尔夫运动为一种特别的社交场所、商务平台;对球技提高的需求不高;
·由于受到高尔夫教学专业度的限制,无法满足其高尔夫学习需求,缺乏正面参与度激励效应;
·关注高尔夫相关服务的需求大于自身获得高尔夫体验的愿望。
通过比较,可以看出中、西方高尔夫球员参与该运动的动机、态度有着较大的差异,我们是否可以认为是在接受高尔夫启蒙教育时留下的“后遗症”,他们从一开始就没有接到100% 专业引导,只是把高尔夫视为一种游戏在参与,这是非常危险的。高尔夫产业不但需要庞大的人口基数,其人口质量也是不容忽视的,因为这将直接关系到今后球员对该运动的参与程度和参与频率。要缩小或拉近中、西方高尔夫球员的差离,将直接影响到中国高尔夫产业化进程的速度,这不是危言耸听。作为从事高尔夫教育行业的一员,笔者有着更深的感受。在这个庞大的高尔夫产业中,高尔夫运动的启蒙教育是不容忽视的,高尔夫执教人员的综合能力和执教水平也是不容忽视的。
笔者之所以要进行中、西方高尔夫球员比较,并不是有意抬高或者贬低任何一方,相反,是想回到前面的话题,即,促进中国高尔夫产业化的进程,必须以拥有相当的高尔夫人口为基础;确保高尔夫人口的质量也是非常重要的。两者似乎没有什么直接的联系,其实不然.因为高尔夫产业的发展是靠那些懂得、 了解高尔夫并愿意为其发展而积极参与的人们来支撑的。 观点如下:
·参与任何一项体育运动,其态度都应是严肃的,每项运动都有其自身的运动规则可遵循;高尔夫更是一项绅士运动,参与者对该运动应有足够的尊重态度,接受它的礼仪要求,认真体验和参与;
·球员只有尊重这项运动,在参与的过程中才可能获得愉悦的运动体验,才可能真正痴迷于该运动,才可能不间断的参与该运动;
而在球员接触该运动的过程中,职业教练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高尔夫运动的启蒙者
·运动技能的传授者
·球员获得愉快体验的引导者
·积极推广高尔夫运动的先行者
·高尔夫产业进程的推动者
高尔夫职业教练只有扮演好以上角色,才可能确保球员对从事该运动的稳定性和忠诚度,才可能有效发展和稳定高尔夫人口基数。
讨论
投资建造一个高尔夫球场,修建一个高尔夫设施并不难,难点在于如何保持和培养更多的高尔夫运动爱好者。高尔夫产业化发展进程是基于所拥有的高尔夫人口数量为前提的。因此, 如何大力发展高尔夫启蒙教育,提高高尔夫运动执教人员的综合素质,吸纳更多的高尔夫爱好者,建立一个良性循环的高尔夫教育体系则是当前保障高尔夫产业顺利发展的重要途径。这也是对高尔夫执教人员提出的新课题。
与中国城镇人口数量相比,中国的高尔夫教练人数如凤毛麟角,这也是影响中国高尔夫运动推广和高尔夫人口增长受阻的原因之一。提高中国高尔夫教练的执教水平,普及高尔夫教育,推广高尔夫运动文化的传播,决定着中国高尔夫产业的发展规模和进程,我们不能忽视它。建立一支强大的专业高尔夫教学师资队伍,在广大民众间积极传播、普及高尔夫运动,才可能快速、有效地完成中国高尔夫产业体系的形成;才有可能积极带动整个产业的迅速发展,它是产业发展的原动力。
发布时间:2009-07-14  点击:1398  <<< 回上页

返回首页 | 关于我们 | 广告合作 | 投稿须知 | 杂志订阅 | 人才招聘 | 联络我们 |

版权所有© China Golf Management  广州地址:广州市荔湾路97号动感小西关6号楼3A层B2区
电话: (020) 81300813  传真: (020) 81300191 电邮:CGM@chinagolf.net.cn   CGManagerment@163.com
香港:电话:(852) 25100912 传真:(852) 25121684  电邮:info@chinagolf.com.hk  联系人:黎美玲小姐
网站访问统计:人/次 网站管理